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4年09月24日

在巧家县小河中学,有一位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他就是高级教师刘德银。

自投身教育事业以来,无论是在山区小学,还是在农村中学,不管在什么岗位,刘德银总是以一名合格党员、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勤勉尽责、率先垂范,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

勤学之路,永不止步

1996年,刘德银被分配到巧家县原六合乡马店村完小教书。当时,学校条件极为艰苦,大部分农村家庭供子女读书的意识不强,学生流失多。于是,刘德银与其他教师翻山越岭,到辍学学生家中家访,常常深夜才返回学校。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部分学生重新回到课堂。

2002年,刘德银被调到巧家县小河镇六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学岗位上。他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毅然踏上了进修之路。2005年8月,他顺利取得函授专科学历;2010年1月,取得函授本科学历。通过系统学习,他的知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刘德银始终把学习视为终身目标,坚信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他虚心向同事学习,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善于向实践学习,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他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分组教学、合作探究等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德育为首,志智双扶

“要是没有刘老师,我连初中都不能毕业,更不要说考入大学、参加工作!”一个曾经上课经常打瞌睡的学生感叹道。

用自己的学识搭起“农门学子”成长的阶梯,是刘德银扎根乡村教育的初心。因此,每一届新生入学时,他的“开学第一课”讲的都是“立志”。他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充分激发学生励志勤学、敢于挑战、勇于争先的动力。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里,刘德银始终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首,志智双扶”的教育教学理念。他深知,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意志。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和数学教学工作的他,通过系统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经验。

历尽艰辛,不忘初心

2022年10月15日,刘德银到巧家县教育体育局开完会,时间已经很晚了,但考虑到第二天的教学,他决定连夜返校。“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便无怨无悔!”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他想要培养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农村、走出大山。

岁月在刘德银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却未曾磨灭他心中的教育热情。28年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成绩斐然。他所任教的班级有五届学生中考成绩位列全县第一名;他被巧家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次,获得乡镇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次。然而,刘德银并没有沉浸在这些荣誉中。他深知,成绩和荣誉只代表过去,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他欣慰的是,有许多他曾教过的学生也和他一样走上了教育岗位,把汗水挥洒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真正做到了薪火相传。

刘德银,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乡村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扎根乡村教育的真谛。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乡村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默默培育着祖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