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4年09月19日

“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后汉书·郡国志》称“朱提山出银铜”。《华阳国志》载:“堂琅县出银、铅、白铜。”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则记述:“金沙江……回环五百里,出金者数载。”

1984年,科学家对河南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的铅同位素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有5件比值非常低的异常铅与永善金沙厂矿山的铅矿料同位素特征一致。四川广汉三星堆也多次发现与殷墟来源相同的青铜矿料。《永善县志》则记载:大兴金沙银厂始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共有炉房48间,矿硐30口。

要确定昭通是白银故土和“汉洗之乡”,是铅锌、铜、银等矿物质的最早出产地,就要印证金沙江是因巧家、永善一带盛产沙金(古代称铅和铜)而得名,必须找到出土文物或矿冶遗址作支撑。

溯江而上,正参与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的袁志坚说,金沙江下游的水电站建设之前,已没入水底的黄草坪渡口算得上万里长江第一港。在莲峰镇的三道水,袁志坚发现了一条悬崖绝壁上的铜运古道。二道桥距莲峰镇、黄草坪15公里,显然,当年云南出产的一部分铜就是从昭通城出发,沿着洒渔河,经莲峰镇用马运到黄草坪上船,转运至泸州运往京城的。

唐朝著名诗人韩愈写道:“我有双饮盏,其银得朱提。”袁志坚在昭通市博物馆一楼展厅里见到了全国仅此一枚的“朱提银锡白金”,还有数十件青铜制作的汉洗,印证了秦汉时期的昭通确实出产过大量的银铜。

8月29日,冒着40℃高温,袁志坚的团队再次造访了位于永善县大兴镇金沙村的“金沙矿冶遗址”。据在那里开发的永善金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斌介绍,前些年,公司生产的铅锌每年达4000多吨,而金沙村最多的时候有上万人居住。望着山上若隐若现的堆放矿渣的遗址,袁志坚对找到资料上记载的金沙银厂古遗址充满了信心。或许,“滇铜京运”和金沙水拍的谜底即将被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