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步履铿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引领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
立框架: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曾几何时,得到优质的教育、照亮学生成才的梦想,是这里最深切的期盼。
2019年,在上海市援助下,专为解决农牧区孩子“上好学”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正式开学。绿意葱茏的校园环境、设施完善的学生宿舍、数字化的智能教室……这里,是果洛藏族自治州孩子们在西宁的家,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考察,第一站走进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看望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对同学们说:“从牧区来到这里,生活习惯会有一些改变,但你们的人生会有更多的机会。”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口中80%为文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0.26%。文化水平过低,成为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阻碍。
经过75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有2.91亿学历教育在校生,专任教师1891.8万人。
既有量的提升,也有质的飞跃。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已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全面构建。
2024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和初中启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新教材选材更加丰富,编排更加科学,育人导向更加鲜明。
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不仅进教材、进课堂,而且进头脑;到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爱劳动、会劳动逐步成为校园新风尚;再到持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美育浸润计划、青少年读书行动等……如今,教育不再是一“智”独秀,德智体美劳全面协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伴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变得更加广阔。
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等五方面重点工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国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不同禀赋、不同发展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多样化成才。
走过75年峥嵘岁月,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教育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