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4年03月26日

上接第1版《初心不改 筑梦兰台》

抓征集接收,馆藏档案资源不断丰富

为保证进馆档案质量与数量,昭通市档案馆主动服务,深入档案移交部门找问题、提对策,开展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业务难题,实现了全市档案“应交尽交”。积极对接全市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及重要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实行事前、事中、事后档案闭环管理。参与完成30家机关单位“三合一”制度编审,蹲点对昭阳、鲁甸、巧家、永善等县(区)1188个重点项目档案管理进行指导验收,牵头制定了彝良9·0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及涉及5万多移民的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库区移民档案的管理方案、细则及统一收集范围和标准。机构改革后,规范接收各市直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重大项目建设、重要活动、重要工作档案89873卷,征集名人字画、族谱、实物、地方文史资料1268件(册)。目前,昭通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累计有211个全宗,合计98192卷、600353件。

抓红色档案编研,彰显爱国教育基地作用

昭通市档案馆充分挖掘馆藏红色资源,积极推进展厅建设,为各级各单位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平台。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先后建成“红军长征过昭通”“罗炳辉将军档案史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昭通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成就展”等固定展厅5个、流动展厅1个,展厅总面积达1600余平方米。同时,充分发挥馆藏档案红色文化元素及昭通地方民族特色,精心设计制作了书签、扇子等富有档案内涵的文化产品,切实让档案“活”起来。

同时,昭通市档案馆立足昭通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建工作组深入镇雄、彝良、威信等革命老区征集红军长征过昭通、罗炳辉将军史料等重要红色档案12卷,馆藏红色档案资源总量达279卷,有音视频资料7份、珍贵照片148张、红色档案书籍资料9册、实物档案181件。

抓保管利用,档案管理服务不断规范

昭通市档案馆积极启动馆藏档案的开放鉴定工作,建立完善馆藏档案解密与开放鉴定机制,细化解密和开放鉴定业务规范流程,对馆藏到期档案进行摸底、排查,并安排专人按照方案开展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加大库房规范化建设力度,2023年争取财政专项资金280万元对档案库房进行升级改造,并配套建成全省州(市)第三家档案修复室,标准化库房达2600余平方米。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档案库房管理、消毒灭菌进馆、定期温湿度监测及保密等制度,确保档案安全。及时对粘连、残缺、撕裂等类型的破损档案进行修补、裱糊和加固,更好地保存原始档案资料。同时,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便民利民功能,为各市直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查阅利用服务。数字档案馆建成后,接待查阅利用1431人次,利用档案33526卷次、10405件次。

抓转型升级,档案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

昭通市档案馆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2021年,争取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进行数字档案馆建设,并于2022年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验收,创建成为云南省第二家州(市)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同时,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要求,对馆藏档案进行扫描和数据处理,实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双套制”保管,加快推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进程。截至目前,昭通市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档案管理系统内共有69655卷、1103270条卷内目录,归档文件目录591628件;已完成扫描馆藏档案原文副本15203481画幅,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