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4年01月14日

巧家:做优政务“小窗口” 打造服务“大平台”

◆记者 王明贵

2023年,巧家县紧抓政务服务“三化建设”,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疑点、难点、堵点,及时查弱项、补短板,紧扣“窗口建设、智慧办理、集成服务、品牌名片”等核心关键,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创新审批服务便民化措施,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新环境。一年来,巧家县共办结事项15万余件,提供线上线下综合咨询服务8356次,“一件事一次办”5179件,提供帮办代办3119次,好评率达100%。

以“一门、一窗、一站”为基础,打造优质服务“大平台”

以群众需求为“唯一导向”,大力支持政务服务中心优化整合提升改造项目,建成高度集成、快捷智慧、服务一流的高标准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一窗通办”改革,多渠道多形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门、一窗、一站”转变,最大限度地做到利企便民。

企业和群众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2021年10月,巧家县投入3000余万元提升改造政务服务中心,2022年7月搬迁进驻。改造后,县政务服务大厅面积由553平方米增加至4200平方米,进驻部门由15家增加至42家,进驻人员由34人增加至139人,进驻事项由720项增加至1267项,办事窗口由15个增加至126个,办理时限压缩75%以上,材料压减30%以上,实现了部门审批事项向一个股室集中,审批股室向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事项向网上办理集中,全县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企业和群众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

企业和群众实现办事只到“一个窗”。巧家紧紧围绕“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总体目标,以标准统一为原则,以促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为核心,采取流程再造、体系重塑,在县政务服务中心推行“受办分离、综窗接件”的工作模式,不断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工作机制,多角度、多层次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进程。2023年6月,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无差别综合服务区1个、无差别综合窗口10个,把26家部门580个事项全部纳入无差别综合服务区受理,集中设置企业“一站式”服务区、不动产服务区、住房公积金服务区、税务服务区、公安(交警)服务区、人社服务区、医保服务区、婚姻登记服务区等分领域专区,覆盖14家部门687个事项。办理事项由“分散接”变为“集中接”,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改革前,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跑多个窗口部门、多次提供材料才能办结;改革后,企业和群众只需到综合接件窗口提交1次材料,流转到后台审批部门办理,最终由出件窗口统一出件。2023年,巧家为企业和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0万余件,好评率达100%。

企业和群众实现办事“一站办”。坚持以“减少群众跑动次数”为工作出发点,本着“群众需要在哪里,综合窗口就建在哪里”的原则,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把综合窗口建在群众办事最方便的地方。以办理残疾证为例,改革前,申请人需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和医院之间来回跑;改革后,直接把窗口“搬”到医院,实现了“一站式”办理。2023年,全县共办理残疾证1770本。

企业和群众实现办事“暖心办”。在综合窗口增设导服引导、综合咨询、帮办代办、全程代办、办不成事投诉等全方位服务;在大厅设置政企洽谈区、母婴室、儿童娱乐区、休息区,配置自助查询终端、免费手机充电设备以及便民服务用品等,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温馨、暖心、顺心的办事环境。2023年,巧家共提供导服引导10万余次、综合咨询服务8356次,帮办代办服务3119次,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28个。

上海李也集团负责人到巧家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时表示:“集团办理卫生许可证,资料提供不齐全,但通过容缺后补方式,当即办理了卫生许可证,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在巧家县投资发展的信心。”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