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瞿小英 吕思诗
近年来,昭通市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紧盯平安法治短板弱项,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探索“三项措施”压责任、“三个抓手”促融合、“三种管理”保长效的“三+三+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为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昭通、法治昭通打牢坚实基础。
“三项措施”强化支部作用
压实基层治理责任
通过“强化监督、深入调研、提升水平”三项措施,全面压实基层党员干部责任,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打通贯彻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强化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指导,督促其推工作、抓落实。对全市150个乡(镇、街道)的重点政法工作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动态更新、定期研判,建立“红黑榜”,全面筑牢基础。深入基层党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其查问题、找方法,聚焦命案防控等重难点工作,深入基层党组织开展调研督导。着力搭建“社会治理一体化智慧平台”,建成乡、村两级综治中心1553个,全部完成实体化运行;推进“小小探头连万家、乡村振兴法治行”活动,安装“平安探头”119.8万个,84%的乡级、47%的村级综治中心已安装大屏并连接探头,通过一块智慧大屏即可实现全区域、全天候视频巡查,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个抓手”促进党建融合
提升基层治理实效
推动党建工作和政法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引导党员干部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深入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制定《昭通市普法强基补短板十条措施》,结合“昭通政法挂千村、乡村振兴法治行”活动,组建普法队伍,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普法宣传,着力破解基层普法力量薄弱和普法不够精准的难题。截至目前,全市成立普法队伍1807支,开展普法宣传3万余场次。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相融合,组织政法、信访党员干部及村(社区)党员干部等,深入村寨开展“地毯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今年以来,全市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7%。深入推进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印发《昭通市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在每个乡(镇、街道)成立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实行分级全周期动态管理,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和应急处置措施。
“三种管理”优化工作机制
形成基层治理长效
着重在“常”“长”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工作机制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实现基层治理由粗放向精细、由突击向长效转变。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定《关于完善提升全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构建“多网合一、一网统管、一网共享”的治理格局,实现资源在网格整合、服务在网格进行、任务在网格落实、问题在网格解决。截至目前,全市划分农村网格21519个、社区网格2092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万余人。实行分类化管理,坚持分类施策、靶向治疗,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提升工作针对性、有效性。比如,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红黄绿”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模式,于2021年获云南省社会治理创新一等奖,并在2022年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会议上交流推广。实行表格化管理,对重点工作任务实行表格化、清单化管理,构建起任务明确、要求具体、责任明晰、运行顺畅、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