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九)补齐“三农”工作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耕地保护,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统筹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口粮生产和保障能力,增强高原粮仓自我平衡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完善线上网络、线下网格监测预警体系,动态调整“一户一策”帮扶举措,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基地,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支持返乡劳动力就业创业政策,开发就业服务“大数据”平台,完善就业供需匹配、指导、服务链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做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巩固提升工作,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健全助农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增收渠道。深化林业综合经营改革,探索林票、碳票、林业碳汇等价值转换路径。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续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创新实施农村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行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十)补齐城镇化短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实施强省会行动,培育发展昆明都市圈,支持曲靖市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推动昆玉协同发展,推进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高沿边城镇开发开放水平,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和州(市)中心城市功能,推进形成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相关权益,保障享有同城均等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打造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美、人文城市,实施城市更新居住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十一)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落实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调节力度,提升精准度,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及青年就业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推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发展个人养老金,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深入推进健康云南建设,落实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建好心血管、呼吸和肿瘤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发展壮大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队伍,构建省优、县强、基层稳定的医疗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动。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建设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培养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实施“文化润滇”行动,深入推进千里边疆文化长廊、数字媒体、实体书店、国门文化等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文明云南建设。
四、聚焦强弱项,着力增强发展动力
(十二)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管理、发展、脱困、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体系。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商事制度等领域改革,强化监管机制创新。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打造云南政务服务升级版。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深入推进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云南试点),建立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复用和业务协同制度,抓好昆明中央法务区和昆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技术要素市场,推动无效或低效占用土地、资本等要素资源的市场主体出清,提高土地、林地、资金、环评等要素保障能力。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充分反映绿色能源价值、市场供需形势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资本市场培育发展,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基层培植税源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融资。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