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2年11月25日

匠心守护 倾力传承

——昭通市博物馆创新发展综述

通讯员 黄 桦 文/图

如果说历史是一扇门,那么博物馆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位于昭通中心城市北部新区昭通大道中段的昭通市博物馆,是昭通重要文化地标和国家3A级景区,于2011年12月28日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馆区占地面积3722平方米,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展区面积6500平方米,其外观由一艘气势恢宏、乘风破浪的大船和一方古朴雅致的汉印组合而成,此乃承载历史、开拓进取之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文旅厅的关心支持下,该馆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在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传承昭通历史、弘扬昭通文化、展示昭通形象的重要阵地,成为昭通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建馆以来,该馆先后荣获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云南省可移动文物普查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

丰富陈列展览 打造文化名片

透过展柜,注视斑驳、古朴的文物;迎着灯光,凝望影影绰绰的壁画。走进昭通市博物馆展厅,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在历史的长卷中行走,亦可在历史的岁月中停留,五乳五鸟青铜镜、蜀郡铁锸、葡萄盖铜香炉、青铜羽人驮宝瓶朱雀等藏品异彩纷呈,特别是新修复的昭通水塘坝剑齿象骨架,更是折射出昭通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曙光。

近年来,昭通市博物馆深入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积极争取500余万元征集昭通水塘坝历年出土的各类化石标本151件,书画作品18幅,配合完成两具昭通水塘坝剑齿象骨架修复,新增地震预防性保护展柜6个,为281件馆藏珍贵文物定制无酸囊匣,启动馆藏金属文物修复工作,有效改善馆内藏品保管、展示环境;经云南省文物鉴定站鉴定,馆藏珍贵文物由原来的199件增至279件。

同时,昭通市博物馆在原有的《远古足音·悠久历史》《革命老区·红色记忆》《民国昭通·喋血抗战》《团结家园·民族风姿》《文光艺彩·人才辈出》5个固定展厅的基础上,新增《碧血千秋——滇军60军出滇抗战纪念特展》《走向世界的国际摄影大师——吴家林影像馆》展厅2个,联合省内外众多博物馆共同策划《中国民间配饰展》《中国的声音——聂耳与国歌》《红星照我去战斗》《碧血丹心——抗战与华侨》《一代督师袁崇焕生平事迹展》等各种临时展览23个,给观众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呈现。

创新宣教手段 满足大众需求

昭通市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5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件(套),二级文物10件(套),三级文物259件(套),一般文物300余件(套),另有藏品2000余件(套)。如何让这些丰富的历史遗存在博物馆里生动还原并完美呈现?近年来,昭通市博物馆以推进智慧景区建设为契机,借鉴国内博物馆先进的陈列布展经验,在传统的文物陈列及图片展示上辅以科技手段制作了场景复原、视频投影、动漫等现代展陈手段,不断丰富其存在形态,拓展其展示形式,让文物的存在形态更加立体、鲜活、动人,给观众呈现展示昭通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此外,依托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打造360°全景VR线上公众号、“云上展厅”,通过开展线上直播“昭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缘聚中秋·共颂华夏”等活动,不仅增添了实用性、互动性和趣味性,扩大了其影响力,满足市民足不出户也能逛博物馆的需求,还可以利用多平台,吸引更多网友的注意力,使宣传工作更有张力,宣传内容更易入脑入心,引发共鸣。

“云上展厅”不仅保证各个展馆还原度和体验感,还提供翔实的讲解,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动”起来,让历史文化更鲜活,更加真实有趣,走到公众面前,走进公众视野和心中,在打破空间界限的同时,方便观众实现自由浏览和访问,满足社会大众多层次文化需求。

定期开放服务 收获社会赞誉

主题展览让人眼前一亮,文化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昭通市博物馆之行,日益成为让人充满惊喜和收获的心灵之行,成为昭通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年来,昭通市博物馆投资100余万元对博物馆外围环境进行绿化美化,配备游客服务中心和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改造母婴室、智慧停车场、智慧厕所,新建游客退换货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环境。同时,引导文博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先后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研究性文章60余篇,编辑出版《昭通文物考古论文集》《昭通馆藏文物精品图录》《昭通市文化遗产项目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论文集》等图书。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通过服务技能大练兵、大比拼等方式,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结合馆藏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反响良好,圈粉众多。

“昭通市博物馆组织的社教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不仅增长了见识,还让孩子感受到了快乐。”“孩子们非常喜欢博物馆,几乎每场活动都会参加,希望博物馆可以多举办类似活动!”“与孩子一起学习博物馆所收藏的人类历史和文明宝藏,是每一次博物馆之行的真正意义,这种活动形式非常棒!”昭通市博物馆的社教活动体验满足了家长、孩子们的需求,家长们在留言中,表达了他们对博物馆工作人员精心策划每场活动的感激。

博物馆“活”起来,要变成“红色课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昭通市博物馆借助众多的馆藏珍贵革命文物,引导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走进博物馆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活动,厚植广大党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汇聚起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博物馆“活”起来,要与百姓生活亲密接触。近年来,昭通市博物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重要节日,广泛开展“文博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部队、进学校、进企业、进 乡村)系列社教惠民活动,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建馆以来,年接待预约团队300个以上,接待观众量逾1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超过4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