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2年11月02日

聂正江的新梦想

年少时,聂正江常坐在家里,仰望着大山发愁:何时才能把进村的路修通修好,买东西何时能不用扛着走几公里的崎岖山路回家。

初中辍学后的聂正江走出大山,开过大型货车、开过砂石料厂和汽车修理厂,成了乡亲们眼里头脑灵活、有能力、做事认真踏实的好后生。2005年,22岁的聂正江到村委会办事,当时的村支书问他愿不愿意到村委会为乡亲们办事。作为土生土长的坡脚村人,儿时想改变家乡的梦想一直装在他的心里。就这样,他接下了坡脚村的发展重任。

从坡脚村主任助理到村党总支书记,今年已是第17个年头。从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到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聂正江带领群众抗灾害、战贫穷、谋发展。坡脚村也从曾经封闭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脱贫致富先导工程示范点。曾经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漂亮的彩色路;曾经闲置的房屋、撂荒的土地、漫山遍野的林地等资源盘活成资产、资产变成资本、资本变成资金,村民也摇身变成股东,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幸福感也随之攀升。

路通了,道路等级提高了,石水井自然村和外面的世界就近了。如今,从昭通中心城市、鲁甸县城到坡脚村石水井分别只要30分钟、15分钟的车程,聂正江年少时“把路修通修好”的梦想已经实现。随着云中乐谷一期工程建设的完成,聂正江又有了新梦想:要带领群众把石水井自然村建设好、发展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村民幼有所育、小有所学、青有所为、老有所乐,在农旅融合发展中把坡脚村建成让城里人羡慕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云南日报记者 蔡侯友

本报实习记者 田朝艳

“太空舱”落户小山村

青山脚,碧水旁,走进“太空舱”酒店,床铺、沙发、茶桌、洗手台、抽水马桶等设施绝不低于星级标准。坐在全玻璃观景阳台上,泡上一壶茶,与朋友谈天说地,观赏翠云池涟漪阵阵的水波。夜晚,透过舱顶、四周真空玻璃仰望星辰,仿佛畅游太空。

在占地四五亩的翠云池边,4座建筑体临水而建,这是村民聂正平回乡投资新建的特色民宿“太空舱”。

“太空舱”落户石水井,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年轻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2021年,获知家乡石水井自然村被确定为昭通市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3个示范村之一后,从村里走出去的聂正平从中看到了商机。他通过家庭会的形式征求家人的意见,最后采纳了儿子的建议,在老家的房子旁建设几个像太空舱一样的高档酒店。到广东、福建等地考察后,聂正平投资100多万元采购了4个“太空舱”,在云中乐谷试营业时同时投入使用。

“太空舱”投入使用后,来石水井自然村玩的游客都喜欢去住上一宿,聂正平家的酒店已成为当地网红酒店。

云南日报记者 蔡侯友

本报记者 毛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