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2年11月01日

洛泽河镇党委书记赵靖的心愿——

将“云中苗寨”

打造成共同富裕第一村

“大苗寨有草场、松林,有天然喂养的猪、牛、羊,还有传承数百年的苗族风俗及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绝佳之地。”说起大苗寨,洛泽河镇党委书记赵靖如数家珍,感情深厚。赵靖是彝良县洛泽河镇人,2000年便担任龙潭社区主任。“在社区22个以苗族同胞为主体的自然村中,虽然大苗寨条件最差,但全村都是苗族,有着自然环境优美、民族文化浓郁等得天独厚的资源。”赵靖说,自己担任洛泽河镇党委书记后,就一直想发展大苗寨的乡村旅游,苦于无资金,有想法却没办法实施。在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选点过程中,彝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要求各乡(镇、街道)推荐选点时,赵靖极力推荐大苗寨。李小云教授团队来大苗寨调研时,他积极推介,并得到认可。在昭通市委、市政府的专题会议上,“云中苗寨”被列为3个示范点之一。“书记,这片挡墙怎么建?”“这么多树必须得砍掉一些才行吧?”工人们在施工中遇到问题,总爱听赵靖的建议。“不用砍,就用石头将树包起来,让树根镶嵌在挡墙中。”赵靖的建议得到专家组的认可。这个创意被命名为“树石相依”,已成为“云中苗寨”的一个天然景点。在大苗寨改造为“云中苗寨”的过程中,赵靖只要有时间就往寨里去,了解工程建设进度,提供建设意见建议供专班参考。谈起龙潭社区未来的发展,赵靖更是信心满满,心中已有了更长远的蓝图:通过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将“云中苗寨”打造成彝良县集农文旅为一体的共同富裕第一村,争取成为昭通市乡村振兴标杆样板。

云南日报记者蔡侯友 本报记者毛利涛

从普通苗族群众到游客接待中心管理员的李建武——

忙碌的日子充实而幸福

在“云中苗寨”寨门,总能看到一位身穿保安制服的村民忙碌着。他就是土生土长的大苗寨村民李建武。从普通苗族群众到游客接待中心管理员,说起身份的变化,李建武特别自豪。他在寨子中威望较高,村集体公司便聘请他担任接待中心的管理员,兼顾组织苗家拦路酒、篝火晚会和维持秩序等工作。在“云中苗寨”未营业前,李建武与老伴在家种地、喂猪、养牛,日子过得很平淡,收入也不高。在“云中苗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他将万寿菊种植规划区内的半亩多地种上万寿菊,收入近2000元,加上每月村集体公司发的工资2500元,他的收入一下子翻了几番。李建武每天早上8时准时到接待中心做好营业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然后从“乡村CEO”手中领取每天的工作任务。他每天的工作都不固定,有拦路酒任务时就及时组织同胞们穿戴好苗族服饰到寨门迎接客人的到来;如果有篝火晚会,就带着村民上山拾柴火;晚上有空,就组织村民到广场练舞,有时忙到很晚才回家。尽管很累很忙,但他觉得特别充实和幸福。

云南日报记者蔡侯友 本报记者毛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