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0003 昭通日报社出版权威传播公信新闻 深情反映大众心声






2022年10月31日

感言

做实“里子”:村民和村集体抱团谋求双赢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要通过产业融合,实现群众和村集体增收才是关键。”在脱贫致富先导示范工程建设中,挂联单位市直机关工委积极指导坪子村党委补齐党建工作短板,建强基层党支部,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范家坝塘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核心区122户群众利益连接在一起,通过村社一体发展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为范家坝塘初步探索出一条村庄美、产业兴,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长的路子。

为盘活村里闲置资源资产,村合作社采取“农户土地流转+农户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转村里荒芜闲置土地100余亩,没有流转的土地以土地入股形式让村民们共享产业收益,有效解决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在民房改造方面,以政府补贴灰砖、水泥,村民以工代赈参与建设,让村民既参与美化家园又获得了收入,极大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

为谋求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双赢,经村民协商、合作社理事会讨论、监事会认可,该村成立范家坝塘农旅公司,挑选意愿高、有经济能力、具备酒店餐饮从业能力的5户农户开茶吧(咖啡店)、精品农家小吃、乡村精品民宿,销售特色农产品。为壮大集体经济,村合作社将财政资金以入股投资方式参与业态示范户建设经营,农户正常运行盈利后按期归还政府投入本金,并按比例支付红利,根据需求可循环使用,滚动发展,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确保财政资金可持续发挥作用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

在范家坝塘农旅公司的牵头下,引进云南慕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农作物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一系列劳动实践,学习农业知识、感受农耕文化。

“在休闲农业生产活动中,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带动周末亲子游经济的发展,以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留住乡愁。村民除了98亩的土地流转金收入外,还有分红和就近就业收入。”云南慕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肖明敏欣喜地说道。

范家坝塘多元化发展“休闲农业+”,在核心区打造了七彩隧道景观长廊、花山草海主题展示区、玉米迷宫农场、农业观光体验园等农旅融合项目,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保留了农民主体地位,还留住了农耕文化的根和魂。村民除了土地流转金收入外,还有分红和就近就业收入,实现了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的身份转变。

拧成一根绳,汇成一股劲,合成一股力。苏家院镇坪子村党委书记王国民介绍,范家坝塘村民们成立的合作社采取多种运营方式,将民宿、停车场、彩虹滑道、玉米迷宫等集体资产收益归合作社所有。与公司合作分红收益和土地流转收入,群众自主经营收入,按照一码统管,分类提成的方式鼓励群众参与自主经营管理,年终按照村党委占20%、122户核心区农户占20%、参与土地流转农户占20%进行分配,其余40%中的20%作为合作社流动资金、20%作为村集体关爱资金,用于帮扶困难群众。

中午时分,范家石磨豆花餐馆里坐满了食客,范怀学忙前忙后地招呼客人。范怀学不仅是老板,还是合作社的理事,他说:“每个月除去合作社分红、经营成本外,我个人还有6000多元的收入,比以前种地轻松多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村社一体抱团发展,范家坝塘目前已有便利店·奶茶店1家、乡村特色餐馆3家、民宿1家。按照发展规划,在接下来的建设中,还将挖掘农特元素,开设农特产品超市,线上线下销售昭通苹果、花椒、木瓜林贡米、绿色无公害蔬菜、顺山村土鸡和土鸡蛋等高原特色农产品。还将根据发展需求,开发小酒馆、咖啡馆、茶馆、小超市等,大力培育休闲旅游、美食小吃、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

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实施一年来,范家坝塘从昭鲁坝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变身为“休闲文旅+生态观光”的农旅融合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游客打卡地,从种粮食迈上种风景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蝶变之路。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中,昭阳区苏家院镇范家坝塘自然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共享发展模式,将核心区122户群众利益连接在一起,通过村社一体发展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为范家坝塘初步探索出一条村庄美、产业兴,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长,就是一个鲜活的事例。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抱团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范家坝塘在实施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中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蔡侯友